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中國要求該國的電信業在2027年停用非中國生產的CPU,其中全球最大的CPU製造商超微與英特爾首當其衝。以目前市占來看。中國市場對於英特爾與超微極為重要,2023年中國占英特爾營收的27%,而超微則有15%的銷售來自中國。
然近日才傳出華為預計發佈首款人工智能(AI)手提電腦MateBook X Pro,並搭載英特爾的AI晶片Core Ultra 9處理器,顯示現階段中國仍無法仰賴本土晶片以跟上全球科技趨勢,且基於該命令最晚時限在2027年,短期難對兩大CPU廠造成太大的營收影響,股價受此消息下跌反而提供投資人布局機會。
而長期須關注中國的本土CPU技術是否取得突破,包括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 (HiSilicon)、海光資訊技術公司(688041-CN)等等,若能成功自給自足,則CMoney研究團隊認為,由於英特爾的仰賴程度更高,且晶圓加工業務面臨困境,而超微在GPU與FPGA市場的獲利成長動能可觀,因此預測英特爾恐受到更大的影響。
新聞資訊
中國近期對AMD與Intel提出的限制可能對兩家公司的未來業績與戰略布局造成深遠影響。
中國政策變化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中國已指示其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在2027年前停用非中國核心處理器(CPU)。這項新政策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兩大晶片製造商,超微AMD (AMD)與英特爾Intel (INTC)。
股價反應
受此消息影響,AMD的股價下跌4.2%,收盤價為163.28美元;Intel的股價下跌5.2%,收盤價為35.69美元。這反映了市場對於中國政策變動的快速反應。
市場依賴度
中國市場對於Intel與AMD極為重要,2023年中國占Intel營收的27%,而AMD則有15%的銷售來自中國,包括香港。這顯示儘管美國試圖限制對中國的晶片出口,中國市場仍然對這些美國公司非常重要。
技術戰背景
美國於2022年10月實施新規則,限制中國存取先進的美國晶片,尤其是那些關鍵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晶片。而中國也在去年底推出了新的限制措施,旨在從其政府電腦和伺服器中移除美國晶片。
貿易與技術衝突
這些政策的推行反映了中美在技術領域持續的緊張關係,這將影響全球供應鏈和科技創新的未來路徑。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