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特斯拉為全美最大電動車廠
特斯拉(NASDAQ:TSLA)成立於2003年7月,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帕羅奧圖,為全美最大的電動汽車產銷公司。公司營運主要分為三大業務,在22Q2的營收占比分別為汽車業務86.2%、服務及其他8.7%、發電及儲能5.1%。特斯拉共有美國加州、中國上海、美國德州、德國柏林4座工廠專門生產電動車,其中後兩者今年初才開始量產,目前已逐漸開始貢獻營收。
特斯拉各工廠年產能
資料來源:特斯拉
應變能力再強仍不敵強制關廠,特斯拉第二季交車量呈現衰退
2021年汽車產業曾面臨車用晶片荒,當時特斯拉展現了強大的科技硬實力及應變能力,透過改寫軟體等方式減少造車所需晶片數量,成為此波缺料危機的大贏家,交車數量也連續七季突破新高;但今年特斯拉主要產能之一的上海廠四月時受封城影響強制停工將近一個月,估計總產量減少了約四萬輛,導致7/2公布的22Q2交車量僅25.5萬輛(季減18%/年增27%),無緣連八季突破新高。累計特斯拉上半年交車56.5萬輛,且在近期又傳出上海廠及柏林廠七月因產線升級作業要各停工兩週,儘管特斯拉宣布六月交車數為歷年單月最多,但市場普遍預期特斯拉已幾乎不可能達成CEO馬斯克在今年四月給出的全年150萬輛目標。
特斯拉無緣連八季交車數量破新高
資料來源:特斯拉
中國車廠崛起! 特斯拉產業龍頭地位敲警鐘
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估,全球電動車產業市值將以18.2%的CAGR(年複合成長率)在2030年成長至8,237.5億美元,預期燃油車轉換電動車趨勢將帶動需求端持續暢旺,但特斯拉產業龍頭地位在這段期間也將面臨各大競爭對手的挑戰;股神巴菲特投資的中國電動車廠比亞迪同時也生產車用電池,在四月超車LG新能源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動車電池供應商以後,電動車業務也在今年上半年以64.6萬的交車數量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電動車廠,儘管主要原因為其供應鏈恰好避開封控嚴重的地區,但成功整合供應鏈上下游業務的比亞迪無疑將成為特斯拉未來搶攻中國車市的一大威脅。
歐美大廠夾攻,預期電動車後市百花齊放
除了中國新興車廠,許多歐美傳統大廠也正在積極轉型;如:
- 福斯(Volswagen)為全球最大汽車廠,22Q1售出近10萬輛純電動車(年增65%),五月便宣布今年歐美地區的電動車配額已完售,足見其熱銷程度。
- 豐田汽車(Toyota)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廠,2021年底終於放下先前堅持,正式進軍電動車產業,日前也發下豪語將於2030年前推出30款電動車。
- 通用汽車(NYSE:GM),曾為全美最大汽車製造商,正規劃將部分傳統工廠轉為生產電動車(特斯拉擴廠需要買地、建廠、訓練員工…)。此外,相對特斯拉在近兩年內多次因原料上漲調高定價,通用汽車宣布明年將推出全美最便宜的電動車款,有望大舉搶攻北美市場大餅。
- 福特汽車(NYSE:F)先前推出的車款Mach-E大受好評,在今年初《消費者報告》發布的電動車評級中登頂,將特斯拉Model 3趕下蟬聯兩年的榜首寶座;儘管轉型起步稍慢,但福特汽車似乎已慢慢跟上同業腳步,管理層預計在2023/2026年達成生產60萬/2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
- 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集團日前也宣布今年夏天結束前將在美國推出電動SUV(運動型多用途車),預期定價會比特斯拉相似車款Model Y來的更低,搭配上消費者對賓士優良的品牌印象,有望成為特斯拉在中高規電動SUV市場的強力競爭對手。
以上車廠皆擁有長期在傳統車市累積下來的品牌知名度和不遜於特斯拉的雄厚資本,儘管目前在電動車生產技術仍落後一大截,但在未來整體產業漸趨成熟後,難保消費者不會有回流的情況發生,因此CMoney研究團隊認為歐美電動車市屆時很可能會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對於特斯拉未來市佔水平能否維持高檔採謹慎但不低估的態度,將持續追蹤其後續表現。
特斯拉 Model Y榮登中國SUV銷量榜首,但仍需觀察後續表現
根據中國乘聯會發布的新能源市場分析報告,特斯拉6月在中國地區的銷售繳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總銷量年增177%來到7.8萬輛,創下歷史單月新高;其中旗下車款Model Y年增348.7%挹注了大部分的成長動能,也順勢成為中國SUV銷量冠軍(包含非電動車)。儘管不少投資人對這一系列消息相當振奮,但CMoney研究團隊對此仍採保守態度,首先如下圖可知除了特斯拉外,幾乎所有名單上的車廠年增皆突破三位數,顯示如此高的成長幅度或許僅反映出整體電動車產業正蓬勃發展,而Model Y交車突然放量成長可能是受惠今年4、5月出貨量不足所累積的遞延訂單,因次仍需密切觀察後續幾個月可否維持住如此優異的銷售表現。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營運於6月喜迎復甦
資料來源:中國乘聯會
22Q2特斯拉財報大致符合預期,出售手頭75%比特幣挹注現金流
特斯拉於台灣時間7/21凌晨召開電話會議,公布22Q2營收169.3億美元(季減9.7%/年增41.6%),符合月初交車輛公布後下修之市場預期;各部門營運表現如下:
- 汽車業務(佔比86.2%)營收146.0億美元(季減13.4%/年增43.1%):4~5月受上海廠停工影響供應鏈大亂,但6月復工後交車數放量創新高,其中柏林廠週產量已突破千輛,預期德州廠不久後跟進;但本季交車量仍不如預期,壓抑本季年增幅度遠低於22Q1的87.3%。
- 服務及其他(佔比8.7%)營收14.7億美元(季增14.6%/年增54.2%):服務部分隨汽車銷量增加穩定提升,而對特斯拉和非特斯拉用戶皆有提供的超充站據點則年增34%至36,165個,儘管無法貢獻過多營收,但預期將有效加速電動車滲透率。
- 發電及儲能(佔比5.1%)營收8.7億美元(季增40.6%/年增8.1%):儲能業務遭遇比汽車業務更嚴重的晶片荒,拖累此部門整體業績(22Q1年增24.7%)。
獲利部分,儘管特斯拉調漲訂價帶動ASP(平均銷售單價)提升,但上海廠停工造成期間產能閒置及重啟成本增加,柏林和德州兩大新廠也剛起步產能利用率偏低,加上美元升值、通膨、物流成本提高等逆風因素,22Q2毛利率僅25.0%(季減4.1個百分點/年增0.9個百分點);而特斯拉為了因應中國封控造成的影響,出售手頭75%的比特幣以穩定現金流,約套現9.36億美元,因此22Q2稅後淨利高於市場預期26.9%達22.6億美元(季減31.9%/年增97.8%),稀釋後EPS 1.95美元。
特斯拉22Q3營運回穩,預估稀釋後EPS揚升至3.02美元
展望後市,特斯拉將乘著六月創新高的勢頭進入22Q3,柏林及德州廠出貨將逐步放量,預期在7月產線升級完成後,8月起交車數有望繼續打破歷史紀錄,因此預估特斯拉22Q3營收229.1億美元(季增35.3%/年增66.5%)。至於獲利端則仍受原料、勞工成本雙漲所苦,所幸近期美元有略為走弱的趨勢,加上特斯拉表示缺料已不再是公司近期面對的主要問題,預估毛利率將回升至26.9%(季增1.9個百分點/年增0.3個百分點);稅後淨利也將隨營收飆升至34.9億美元(季增54.3%/年增115.5%),稀釋後EPS 3.02美元。
儘管22Q2遭遇逆風,預估2022年特斯拉營收仍將強勢成長63.3% ,稀釋後EPS將倍數成長達11.63美元
2022對特斯拉來說是個跌宕起伏的一年,在22Q1交出亮眼表現後,馬上遭到烏俄戰爭、中國封控兩大利空夾擊,加上通膨過熱持續增加成本,特斯拉也因此不得不連番調升訂價,迎來近期營運最大低谷。但在上海廠復工後特斯拉立即強勢反彈,儘管預期無法達成年初訂下的全年交車150萬量目標,CMoney研究團隊仍預期特斯拉2022下半年產量將會再度突破先前紀錄,年底時單週產量有望達到四萬輛,預估全年交車數落在135~140萬輛的區間,營收較2021年度大幅成長63.3%達878.7億美元。獲利面則略受22Q2拖累,但CEO馬斯克預期通膨將在年底前獲緩解,倘若成真特斯拉也將調降產品訂價,銷量將進一步向上成長,生產成本也有望進一步壓低,因此預估毛利率26.9%(年增1.6個百分點),稅後淨利138.1億美元(年增150.3%),稀釋後EPS 11.63美元。
看好特斯拉近年營運,但長期市佔率表現仍需密切追蹤
考量近期美股走勢逐漸轉強,若築底成功預期特斯拉這類大型科技成長股將領漲;加上其營運表現將於22Q3開始逐季走高,擺脫22Q2上海封控陰霾,因此CMoney研究團隊給予位處近三年市銷率(PSR)中緣的11.5倍推估,目標價875美元;儘管短期電動車供需缺口仍大,然就長期而言,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將面臨比亞迪的強勁挑戰,且全球電動車市佔率是否能一直維持高點仍未可知,因此建議投資人密切追蹤其後續財報表現,投資建議為逢低買進。
特斯拉損益表
資料來源:CMoney
PSR河流圖
資料來源:CMoney
本篇為特斯拉22Q2更新報告,完整報告請詳見:
【美股研究報告】油價波動加劇充當電動車滲透率催化劑,給予Tesla逢低買進評等!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