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目錄
先進製程以外提升效能的方法-先進封裝
先進製程的報告提到,高效能晶片市場機會龐大,需要採用先進製程精進晶片,但先進製程本身的製造成本貴,需要的設備也貴,並不是所有玩家都能負擔的起這麼高額的投資,且目前亦觀察到,越朝先進製程發展,摩爾定律有放緩的跡象。於是有人提出另一種路線–Chiplet來微縮製程。Chiplet是把大晶片拆成小部分分別製作,最後再用封裝的方式把這些小晶片合起來,如此一來也可提升單位面積電晶體數量,每個不同部分也可以採用不同的製程節省成本,這種整合不同晶片的封裝就稱作先進封裝。
先進封裝市場有望以年複合成長率10%成長
推動先進封裝的動能有兩個,長期的動能是生成式AI對資料處理的需求,希望提升運算效能,近期的動能則是5G手機中射頻前端模組的封裝。根據Yole Research,2022年先進封裝市場規模約443億美元,到了2028年將能超過78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10%。
先進封裝有哪些種類
覆晶封裝(Flip Chip Package)
在開始進入覆晶封裝前,先回顧傳統的打線封裝(Wiring Bonding)。打線封裝中,晶片的正面朝上,接線從晶片四周一根一根地往外接到IC載板,不但費時,且因為接腳只能在晶片四周,能容納的接腳數量有限。但到了覆晶封裝,覆晶封裝將晶片「翻」過來,變成正面朝下,再利用金屬凸塊全部一次加熱連接晶片和IC載板,且晶片每個地方都可以接凸塊,沒有一定要在晶片邊緣的限制,因此覆晶封裝的接腳數目更多,也更省時。
由於希望增加更多訊號輸入/輸出(I/O),因此製程上希望縮小金屬凸塊,但接點越小,連接到外部金屬球的尺寸也需要變小,過小的金屬球遇熱容易改變其導電性質,且金屬球容易黏在一起,因此未來可能會採用混和鍵合技術(Hybird Bounding)。
2.5D封裝
2.5D封裝除了覆晶封裝把晶片正面朝下、用凸塊連接晶片和導線載版外,在晶片和導線載版中間插入一個矽晶圓做成的矽中介板,利用矽穿孔(Through Silicon Via, TSV)的技術的矽中介板挖洞,並填入金屬,就可以導電。多了矽中介板可以讓凸點間距(Bump Pitch)更小,概念類似兩塊晶片間的距離縮小,所以在同一個封裝殼裡可以排更多晶片,仍然可以達到微縮的效果。
3D封裝
2.5D封裝可以讓晶片水平排列,但還是沒辦法讓晶片垂直堆疊。3D封裝希望讓矽穿孔做到晶片上,晶片間就可以垂直堆疊。目前僅記憶體晶片因結構相對單純,可以做到3D封裝,但邏輯晶片還無法達成。因此3D封裝在此指的是記憶體的堆疊,然邏輯和記憶體晶片仍是水平擴展,所以還是2.5D封裝。
矽穿孔在3D封裝的挑戰比2.5D更大,因為晶片的電晶體已經做得很密,還要再中間穿孔,更細小的孔洞還要再填金屬。
先進封裝技術仰賴IC製造技術,先進製程廠商將成為先進封裝推手
從上述介紹可看到幾個重要的先進封裝技術-矽穿孔、凸塊、矽中介板、混合鍵合,這些製程與IC製造的流程相近,特別是(1)隨未來晶片線距縮小,矽穿孔變小,需要仰賴蝕刻的經驗,(2)混合鍵合是IC製造相對熟悉的技術,銅-銅混合鍵合利用的是半導體製造成熟的銅製程技術,封裝廠若要跨入這個領域需要額外龐大的資本支出,反觀晶圓廠可利用既有的技術與設備,因此預計未來先進製程的技術領先者將會佔據先進封裝的領導地位,領導者還是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
封測大廠積極跟進,擴大2.5D解決方案
雖然最先進的封裝技術由先進製程廠商把持,但封裝市場商機多元,封裝大廠日月光(3711)、艾克爾Amkor(AMKR)、長電科技等目前專注在2.5D封裝解決方案,像日月光的FOCoS,利用重分布層(Redistribution Layer, RDL,指的是用半導體的製程,直接將銅線做在這片板上)而非矽中介板,或是採用有機中介板(Organic Interposers)以及在封模材料中嵌入矽橋取代混合鍵合,公司也有搶下整合天線封裝(Antenna in Package)、超寬頻、WiFi6等訂單。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