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重回成長軌道,給予美國運通逢低買進評等,目標價192美元
隨著美國運通於2013年推出Optblue計畫,有越來越多中小商家開始接納美國運通信用卡作為支付手段,信用卡方便性提升的同時,也將帶動辦卡意願提升。而隨降息而來的資產膨脹,也讓高資產族群的消費潛力更上一層樓,且從21Q3的財報看來,X世代、嬰兒潮世代(1946年~ 1980年出生的人)的消費仍未完全復甦,營運深具成長空間。
預期隨著X世代、嬰兒潮世代個人卡客戶的消費逐步復甦,美國運通將邁開優於疫情前的成長步伐,且隨著客戶信用擴張與升息即將啟動,利息收入也有望受挹注。因此,預估美國運通2022年EPS將在疫情前2019年的基準上,再成長14.4%至9.14元。疫情後美國運通本益比大多落在15- 21倍區間,考量近期成長仍未包含消費潛力增加的中高齡個人卡客戶,且聯準會升息搭配客戶信用擴張也將有利於利息收入,我們認為美國運通有望挑戰區間上緣21倍本益比,因此以2022年預估EPS為基準,給予目標價192美元(21x 2022 EPS),評等為逢低買進。
菁英的銀行─美國運通,透過服務與獎勵留住高收入客戶
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AXP-US)是一間金融服務公司,成立於1850年,起初為一間美國貨運公司,但在公司發展歷史中完成了多次成功的轉型。在1880年代末期,時任美國運通總裁J. C. Fargo因不滿跨國旅行時現金取得困難,返國之後,美國運通發明了旅行支票,跨足金融業務。到了1950年代,在大來卡(Dinner Card)成為信用卡先河之後,眾多銀行紛紛跨入此市場,美國運通也在1958年跨入簽帳卡業務,並在此後近30年間透過廣告行銷、品牌塑造,成為美國最知名的簽帳卡發行者之一。但到了1980年代末,隨著Visa、MasterCard的交易網路逐漸普及至更多商家,且具備循環信貸功能的信用卡也在從信用卡市場中攫食更大的份額,美國運通面臨危機。1993年,隨著新總裁Harvey Colub上任,美國運通開始推行新變革,首先,他替美國運通導入了「會員酬賓積分計畫」,持卡人的消費將自動兌換為積分,積分則可以用來兌換旅行、住宿等優惠。與大通銀行(Chase Bank,J.P. Morgan旗下銀行,JPM-US)、巴克萊(Barclays,BARC-US)等發卡銀行不同的,美國運通擁有自己的交易網路,不僅自己開發使用交易網路的商家,也成為商家的收單行,協助其處理帳務與金流。在這樣全包的狀況下,美國運通在信用卡支付中提供一條龍服務,除了方便維持品牌形象外,也得以保全所有利潤,而不必分潤予客戶以外的任何人。
美國運通努力在品牌形象上做出區別,讓美國運通信用卡不僅是交易賒付的工具,同時也成為一種身分地位的象徵。品牌塑造的成功,搭配美國運通提供的高額福利與豐富服務,讓美國運通成為美國民眾最愛用的信用卡之一,2020年按消費金額(purchase volume)計算,美國運通在美國發卡行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摩根大通,此外還坐擁高額卡費收入。舉美國運通白金簽帳卡為例,其年費高達695美元,但因為提供飛航、住宿、高級健身房等的報銷與其他積分獎勵計畫,仍然吸引許多人競相申辦,更甭提身分地位的象徵─黑卡。要成為黑卡持有人,條件十分嚴苛,只有每年使用白金卡消費超過25萬美元的人才有機會收到黑卡的申辦邀請函,且在辦卡後,首年年費就高達10,000美元,之後每年也需繳納5,000美元的年費。除了信用卡業務,美國運通也在2008年通過聯準會核准成為一間商業銀行,得以接收客戶存款,成為繼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MS-US)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GS-US)後,第三家在次貸危機中轉型為商業銀行的機構組織。2020年美國運通非利息與利息收入占比分別為78%、22%,營運仍以支付相關為主。
信用卡支付怎麼運作?美國運通優勢在哪?
一次信用卡支付流程中,總共需要三個角色才能順利完成,首先是負責發行信用卡的發卡行,像是前述的大通銀行、巴克萊等;再者是負責傳遞交易資訊的發卡組織,像是我們之前介紹過的Visa、Mastercard;最後則是幫助商家處理收帳的收單機構,像是先前介紹的Fiserv、Square等,以及前述提到的發卡銀行大通銀行也有經營收單業務。費用也按照這三個角色劃分,發卡行收取交換費(interchange fee);發卡組織對使用交易網路的信用卡收取核算費(assessment fee);收單機構則向商家收取商家折扣費(merchant fee)。在這三個角色中,屬發卡行與收單機構抽成最高,而提供交易網路的Visa、Mastercard雖抽成較低,但因大多數交易都須經過Visa或Mastercard,因此交易量較大。這些機構收取的費用大致如下圖:
美國運通的特殊之處在於其一條龍的特性,美國運通從發卡、交易網路到收單業務都有所包辦。如此一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不必分潤,美國運通可以在每次交易中拿到所有的手續費收入。除此之外,一條龍的特性也讓美國運通方便控管發卡量與品質,也得以選擇與品牌形象較為吻合的商家,更容易塑造品牌形象。而美國運通不只是將業務全包,他在每一項的收費也都顯著高於競爭對手,因此願意合作的商家大多是看好美國運通卡本身的帶客能力。在收費高於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美國運通在美國發卡行中仍高居第二,僅次於摩根大通,主要原因除了前述的品牌塑造外,更是因為美國運通提供的豐富服務與獎勵措施,不僅讓消費者願意支付高年費使用美國運通信用卡,也讓商家願意為了吸引高資產客戶,而選擇美國運通的收單業務,形成相較封閉的高檔循環圈。
受惠於差異化客群,商家費率維持2.3%以上的高水準
近年來非現金支付更加多元,除了信用卡,民眾擁有更多選擇,其中包括Affirm、Afterpay等提供的BNPL支付,也有Paypal、Square等所提供的P2P與數位錢包支付。支付方式的多元,帶來更激烈的競爭。2020年,收單機構市占排名與其收費(商家費率,merchant discount rate,MDR,是每筆交易中須支付給收單行的費用的佔比)如下: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見,即使各家收單機構提供功能不一的商家服務,收單機構市占的大小仍然與其收費高低密切相關,收費最低的大通銀行(Chase,J.P. Morgan旗下銀行),市占最高,其它幾家主要收單機構,也是收費最低廉的一群,分別是Fiserv、FIS、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等,每筆交易收費大約落在交易金額的2.60%~ 2.90%+ 0.10~ 0.30美元的範圍內。在非實體卡交易部分,收單機構往往傾向收取較高的費用,像摩根大通收取2.90%+ 0.25美元,而最貴的Paypal收取3.5%+ 0.49美元。
為了跟上中小商家商機,美國運通於2013年末開始Optblue計畫,提供給中小商家有別於以往的低收費,期待吸引中小商家加入。該計畫與其他收單機構合作,美國運通僅訂定批發商家費率,大約介於1.75%~ 3.15%之間,批發商家費率的高低按照消費類型決定,最低的是零售、餐廳;最高的則是旅遊、娛樂等。剩下的對商家定價則交給合作廠商決定,這些廠商包含大通銀行、Fiserv、FIS等收單機構。因為Optblue計畫的商家費率制訂相當具備競爭力,最低者相較於業界收費最低的大通銀行還低了0.24%,且在非實體卡、跨國交易部分也僅收取額外0.30%、0.40%手續費。該措施讓美國運通即使在2016年痛失Costco一大客戶下,仍能在2016- 2019年間繳出支付額CAGR 6.1%的成長。雖然該成長並非特別出色(同期間專注於中小商家收單服務的Square的毛支付額CAGR為27.8%),但平均商家費率維持在2.37~2.45%水準。
消費力轉移,Z世代與小型企業成為近期消費復甦主力
2020年Covid- 19病毒強勢襲來,全球經濟活動停滯,不僅民眾工資收入受到影響,對疫情不確定性的擔憂,也讓儲蓄率從疫情前的6~8%,最高一度飆至33.80%,支付額大幅滑落。疫情最嚴重的20Q2時,美國運通信用卡支付額從19Q2的3117億美元,大幅下滑約32.3%至2110億美元,卡均支付額也從19Q2的5,030美元,衰退35.0%至3,270美元。美國運通的非利息收入也因此從19Q2的87.33億美元,衰退約32.8%至20Q2的58.65億美元。
之後,隨著管制措施逐漸放緩,民眾儲蓄率降低、失業救助金與紓困生活金等的發放,美國消費逐漸復甦,且從必需消費品與電商購物擴散至高檔消費。從適用範圍較廣的Visa營運數據觀察,20Q4時總支付額重新站回疫情前水準,但以實體與高檔消費占比較高的美國運通,則要要一直等到21Q2才重回疫情前水準。但若將美國運通的個人卡支付額按客戶年齡區分,則Z世代的消費其實早在20Q4就已經接近疫情前水準,之後復甦更為強勁,到了21Q3時,其支付額更是較疫情前同期的19Q3高出38%。另外,若將企業卡客戶劃分為大型與跨國企業、中小企業兩者,則我們也可以發現,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較低,20Q2時衰退約26%左右,但早在21Q1時就已經重新疫情前水準,比個人卡與整體數據都來得早,但就復甦力道而言,仍相較Z世代個人卡持卡人平穩。總而言之,兩者分別擔當企業卡與個人卡復甦主力,年紀越大的個人卡客戶,受疫情影響較大,復甦速度與幅度也越低;公司規模越大的企業卡客戶,受疫情影響也愈大,消費復甦速度與幅度也越低。
然而,根據美國聯準會(FED) 2020年公布的報告,美國2019年家戶淨值(net worth,家庭資產減負債)若按戶主年齡劃分,以65- 74歲的嬰兒潮族群最高,平均與中位數各為121.77萬、26.64萬美元,但35歲以下的Z世代族群,平均與中位數分別僅為7.63萬、1.39萬美元,差距近16倍。且從收入來看也有相近的結果,按收入來看,65歲以上平均收入為74,420美元,25~35歲則為41,461美元,差距達79.5%。因此,雖然Z世代為近期成長主力,但嬰兒潮與X世代才是真正具備巨大潛力的族群,目前也還未回歸疫情前水準,因此卡均消費額與每卡年費收入仍有成長空間。
疫情影響淡化,資產品質回穩且客戶Q4開啟信用擴張
疫情甫到來之時,因總經前景惡化,美國運通於20Q1~ 20Q2分別提列26.21億美元、15.55億美元的備抵呆帳,其中包含大量信用準備(credit reserves)。貸款沖銷率(net write-off rate)從疫情前19Q4的2.3%上升到20Q2的2.8%;應收帳款沖銷率也從19Q4的1.7%飆升至20Q2的3.1%。美國運通也在這期間提供「卡會員債務協處方案」,持卡人的應收帳款可申請延繳3~6個月,且期間不收取循環利息與違約金。之後,隨著疫情影響淡化、政府挹注與經濟活動回溫,經濟前景明朗、沖銷率也不斷下滑,20Q4貸款、應收帳款沖銷率僅1.9%、1.0%,低於疫情前的2.3%、1.7%,比疫情前同期還要低,並且也從20Q4開始回沖大量備抵呆帳,20Q4回沖1.11億美元,21Q1~21Q2更分別回沖逾6億美元,到了21Q3,貸款、應收帳款沖銷率僅0.6%、0.3%,貸款、應收帳款信用準備也僅剩34.89億美元、3,000萬美元,資產品質逐漸穩定,其中壞帳沖銷率與應收帳款信用準備甚至低於疫情前,若經濟狀況持續好轉,則貸款信用準備也有機會回到疫情前水準。
除了資產品質逐漸回穩,美國運通的客戶也正加速信用擴張。在21Q3時,雖然支付額已超越疫情前水準,但放貸規模仍然維持較低水準,美國地區貸款餘額為675億美元,較疫情前2019年的760億美元低11.2%,也僅較21Q2的662億美元季增2.0%,顯示疫情陰霾仍未散去,客戶對於信用擴張仍有疑慮。但進入21Q4,美國運通客戶開始大幅擴張信用,根據美國運通公布的10- 11月營運數據,11月時美國地區貸款餘額已達733億美元,相較21Q3大增約8.6%,疫情對信用擴張意願的影響逐漸降低,隱含客戶對經濟前景的樂觀。
21Q3多項營運數據上揚,帶動營收與EPS雙雙擊敗市場預期,
沿續自21Q2起的強勁復甦,美國運通21Q3營運數據持續亮眼,支付額較21Q2高檔的3,161億美元,再季增4.6%至3,307億美元,更是超越疫情前同期3,082億美元約7.3%;發卡數也從前季的1.150億人,再季增420萬人至1.192億人;每卡平均年費收入更是從21Q2的74美元,再擴張1.4%到75美元;卡均消費額更從21Q2的5,051美元季增3.6%至5,231美元,較疫情前同期19Q3的4,964美元高出5.4%。
多項交易數據的強勁,帶動美國運通非利息收入強勁成長,年增29.9%至89.34億美元(QoQ+ 6.0%),其中收單業務營收受到支付額與平均商家費率雙雙上升所帶動,年增33.5%至66.76億美元(QoQ+ 5.5%),較疫情前同期的19Q3高出1.7%;淨卡費收入也受發卡數與卡均年費雙升帶動,年增10.2%至13.12億美元(QoQ+ 2.0%);其它手續費與傭金收入的部分也因跨境支出開始恢復而年增32.2%至6.32億美元(QoQ+ 12.9%),但仍僅約恢復到疫情前同期的8.25億美元的77%;其它收入部分則受惠於旗下旅遊與娛樂公司的損失收斂,而年增50.2%至3.14億美元(QoQ+ 24.6)。利息收入部分,因客戶的貸款支付率上升、致利息收益率降低,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1.0%至23.01億美元,但利息支出因利率較低且發行在外債券額減少,也較去年同期下滑31.8%至3.07億美元,淨利息收入反倒年增6.4%為19.94億美元(QoQ+ 9.7%)。另外,因本季經濟前景持續轉佳,又額外回沖了1.91億美元的備抵呆帳,帶動提列信用損失後營收達111.19億美元(YoY+ 37.5%、QoQ+ 2.5%),亦較疫情前同期19Q3增加10.0%。
營運費用部分,公司為驅動成長,本季投入大量行銷預算,且會員獎勵花費、會員服務費用等也受支付額大增、交易熱絡與旅遊相關花費所帶動,整體營運費用年增29.0%至86.69億美元(QoQ+ 9.6%),但因營收年成長幅度較大,營益率較去年同期20Q3年改善5.17%至22.03%,與疫情前同期19Q3的22.41%僅差0.38個百分點,但因前季回沖呆帳衝高營益率表現,21Q3營益率較前季21Q2的27.10%低5.06%,稅後淨利18.26億美元(YoY+ 69.8%、QoQ- 19.9%),稀釋後EPS 2.27美元(YoY+ 73.7%、QoQ- 19.21%),較疫情前同期19Q3的2.08美元高出8.7%,也較市場預期的1.78美元高。
預估美國運通21Q4營運復甦加速,然營業費用擴張箝制獲利表現
美國運通客戶信用擴張,象徵客戶對收入前景樂觀,消費力道可望隨之復甦。且在疫情期間,美國聯準會降息與大力度QE的結果,導致資產階級財富加速累積,高資產族群消費潛力提升,對專注於高收入、資產族群的美國運通是為利多。在此背景下,預估美國運通21Q4營收復甦幅度將更勝前兩季,預估呆帳提列前營收為115.03億美元(YoY+ 23.0%、QoQ+ 5.3%),較疫情前同期的19Q4成長1.2%。營業利益部分,因預期美國運通將趁經濟復甦之際,持續加大行銷費用投入,且卡支付額及持卡人數上升,也將帶動相關獎勵與服務費用將隨之上升,故預估營業費用增為92.06億美元(YoY+ 21.1%、QoQ+ 5.3%),但因營收具規模,營業利益仍年增為20.84億美元(YoY+ 12.1%、QoQ- 12.3%) ,營益率為18.46%。預估稅後淨利16.04億美元(YoY+ 11.6%、QoQ- 12.1%),較疫情前同期的19Q4低5.2%,稀釋後EPS 2.00美元(YoY+ 13.8%、QoQ- 11.8%),較疫情前同期的19Q4低1.9%。
隨著21Q4表現持續亮眼,且又有21Q1以來的提列呆帳回沖挹注,預估美國運通2021年呆帳提列後營收年增37.1%至429.97億美元,較疫情前同期成長7.5%,但呆帳提列前營收僅417.38億美元,仍較疫情前的2019年低4.2%,主要營運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營業利益部分,因管理層加大後疫情時代的行銷投資,且經濟活動復甦也帶動會員獎勵與服務支出隨之上升,營業費用預估將年增20.5%至326.05億美元,但因營收具規模,故營益率將年改善10.47%至24.17%,也較疫情前2019年的21.08%高出3.09%。帶動稅後淨利年增151.0%至78.7億美元,也較疫情前2019年成長16.6%,稀釋後EPS為9.83美元(YoY+ 160.9%),較疫情前2019年的7.99美元成長23.0%。
2022年營收獲利重回軌道,旅遊與娛樂收入帶來額外成長空間,預估EPS較疫情前大增14.4%至 9.14美元
隨著高齡個人卡客群與大企業消費逐漸跟上,且從消費活動方面來看,旅遊與娛樂方面消費也有望在疫情影響淡化下,逐漸復甦回疫情前水準,預估美國運通2022年商家折扣收入成長將具相當力道,有望補上過去兩年的真空,延續2019年的成長。再加上持卡人數提升及白金卡費調漲,預估美國運通2022年非利息收入將年增11.6%至378.47億美元。除此之外,利息收入也有望隨著經濟景氣好轉,持卡人開始信用擴張而得到長足成長,聯準會預期於2022年3月開始升息更是錦上添花,因此我們預估2022年美國運通淨利息收入將年增16.8%至91.32億美元。
受惠於消費力道持續成長、會員卡費的調漲以及持卡人的信用擴張,我們預估美國運通2022年呆帳提列前營收為469.79億美元(YoY+ 12.6%),而且,因預期景氣狀況良好,我們預期呆帳提列相較營收將較疫情前低,故預估2022年呆帳提列後營收為454.09億美元(YoY+ 5.6%),但因2021年呆帳回沖較多,2022年提列後營收成長幅度較提列前收斂。營業利益方面,考量消費活動復甦,會員相關費用上升,並預期美國運通將乘復甦之勢加大行銷力道,故預估營業費用年增10.0%至358.74億美元,營業利益則因2022年呆帳提列較2021高出許多,年減8.2%至95.35億美元,預估稅後淨利73.42億美元(YoY- 6.7%),稀釋後EPS為9.14美元(YoY- 6.9%)。
營運重回成長軌道,給予美國運通逢低買進評等,目標價192美元
過去,美國運通信用卡相比起Visa、Mastercard兩大陣營的劣勢,在於願意接受的商家數太少,這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辦卡意願,進而鉗制了卡費收入與商家折扣收入的成長。但隨著美國運通於2013年推出Optblue計畫,有越來越多中小商家開始接納美國運通信用卡作為支付手段,信用卡方便性提升的同時,也將帶動辦卡意願提升。
而隨降息而來的資產膨脹,也讓高資產族群的消費潛力更上一層樓,且從21Q3的財報看來,X世代、嬰兒潮世代的消費仍未完全復甦,營運深具成長空間。預期隨著X世代、嬰兒潮世代個人卡客戶的消費逐步復甦,美國運通將邁開優於疫情前的成長步伐,且隨著客戶信用擴張與升息即將啟動,利息收入也有望受挹注。因此,預估2022年EPS將在疫情前的7.99元基準上,再成長14.4%至9.14元,後續長期成長也有望維持高於以往水準。疫情後美國運通本益比大多落在15- 21倍區間,考量近期成長仍未包含消費潛力增加的中高齡個人卡客戶,且聯準會升息搭配客戶信用擴張也將有利於利息收入,我們認為美國運通有望挑戰區間上緣21倍本益比,因此以2022年預估EPS為基準,給予目標價192美元(21x 2022 EPS),評等為逢低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