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本篇文章你會看到
矽谷銀行陷入高利率時代雷區,骨牌效應引發倒閉結局
1. 矽谷銀行擁有大量債券資產,彌補貸款金額不足:
- 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IVB)客戶多集中在新創、科技、創投等新興成長公司,受惠矽谷等新創公司蓬勃發展,客戶累積了大量存款 (2022 年達 1730 億美元),但貸款金額相對較少 (2022 年僅 740 億美元)。矽谷銀行為了賺取利差,選擇購買債券 ( 美債、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 ),占比在 2022 年就超過一半。
- 加密貨幣友善銀行,加密貨幣對利率變動相對敏感。
2. 市場逐漸改變,矽谷銀行面臨危機四伏
- 2022 年開始美國聯準會開始大量升息。
- 高利率環境引發風險資產跌價,包括股票、債券、加密貨幣等。
- 矽谷銀行的獲利高度仰賴投資收益與存款的利差,而存款來源也過度集中於新創、科技等風險較高的產業。
3. 加速邁向倒閉的惡性循環
- 大幅升息對龐大存款產生壓力。
- 客戶因產業低迷,營運不佳,將存款抽離。
- 這段期間債券因升息預期大幅下跌,矽谷銀行的投資組合面臨虧損。
- 信評機構降評,導致投資者大量撤資,然而兌現的投資組合不夠應付此現金缺口,因而期望透過籌資緩解流動性問題。
- 籌資 22.5 億美元宣告失敗,加速客戶提取存款, 3/9 (四) 出現儲戶瘋狂擠兌的現象,提走金額高達 420 億美元,使現金缺口來到 10 億美元,最終耗光現金,3/10 (五)矽谷銀行宣布倒閉。
矽谷銀行倒閉事件與 2008 年金融海嘯雖本質不同,是否會殊途同歸?
市場許多人會拿這次矽谷銀行倒閉事件與 2008 年金融海嘯比較,同樣具有升息的背景,但不管是事件引爆點、營運項目或是影響規模都有極大的不同:
由於此次事件規模較小,政府迅速接管,3/13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擬將部分無保險存款全數歸還給客戶,嚴防「擠兌」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給予市場信心。反觀 2008 年金融海嘯,由於當時有高達 266 萬民眾無力償還貸款,加上層層累積起來的債務,範圍太廣規模太大,無力及時救援,引發全球骨牌效應。因此推測影響程度不會如 2008 年般嚴重。
另外,根據 FedWatch 數據顯示,原本升息 2 碼的機率衝到約 8 成,但在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爆發後,市場對於美國聯準會鷹派態度放緩的預期,使升息 1 碼的機率重新回升至接近 8 成,債券價格也隨之回穩。
台灣時間 3/13 早晨,政府宣布將償還矽谷銀行客戶全數存款後,那斯達克、標普500及道瓊指數期貨翻紅,甚至上揚超過1%,市場信心顯然獲得初步回穩。
留意高利率時代的未爆彈,大型藍籌股或將成為短期資金避風港
即使目前風暴獲得的控制,但高利率仍存有許多潛藏危機,因此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下,以下類型的公司需要特別留意:
- 資本規模小於百億美元、獲利項目及存款來源過於集中、未實現虧損數額較高、做為緩衝的保證金較少的中小型金融股
- 營運現金流不佳、負債比例高的公司
除此之外,新創的投資熱潮也會遭到打擊,投資人對利基銀行的信任也會大打折扣,對科技創新的發展勢必造成漣漪效應,不利於經濟成長動能。
儘管如此,政府立即做出回應是我們所樂見的,有助於及時穩住市場信心,規避同時擠兌的風險,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提醒我們不得不關注高利率時代下的未爆彈,留有風險意識有助於防範未然。現階段而言,中小型個股餘波可能較大,而財務及營運體質佳的藍籌股不失為短期市場資金避風港的選擇。
延伸閱讀:
【美股新聞】批評者說,矽谷銀行的技術缺陷在致命的銀行擠兌發生之前就已經存在 (2023.3.13)
【美股新聞】監管機構以系統性風險為由關閉以加密貨幣為重點的 Signature Bank (2023.3.13)
【美股新聞】美國政府介入並表示 SVB 的儲戶將能夠全額獲得他們的資金(2023.3.13)
【美股新聞】美國政府對 SVB 儲戶的援助對股市和利率的意義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