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去中化措施,短期內可能會對相關企業股價帶來雙重影響。首先,此政策將推高生產成本,尤其是對應用材料(AMAT)與科林研發(LRCX)等依賴中國零組件供應的公司,可能會導致營收和利潤率受到壓力。隨著企業因應去中化政策採購更昂貴的替代零件,毛利率下滑風險增大,對股價構成短期利空壓力。
另一方面,去中化政策也為台灣、南韓等地的半導體供應商帶來機會。隨著美企轉單,這些供應商可能因需求增加而受惠。台灣企業如京鼎耘、帆宣和翔名等,若能承接更多訂單,將有機會提升市占率並帶動股價上揚。短期內,去中化政策會加速這些供應鏈公司的業務擴展,預期能吸引更多資金注入台灣半導體產業。
未來展望
從長期來看,去中化策略有助於降低技術外流至中國的風險,為美國半導體產業創造相對穩定的競爭優勢。然而,美中科技戰的持續,可能使得中美雙方在全球市場上進一步分化,這不僅影響各自的競爭力,也讓全球供應鏈進一步朝區域化發展。美企的成本結構若無法有效降低,可能在全球競爭中逐漸失去價格優勢,這會讓部分投資者對其長期成長前景保持觀望態度,影響資金投入。
總而言之,去中化的政策短期內可能對美企股價形成壓力,但長期而言,若能完善區域供應鏈,美國半導體業的競爭優勢或許能逐步回升。
新聞資訊
美國施壓半導體公司去中化,防範技術流入中國
美中科技對抗升溫之際,美國政府要求半導體巨頭,如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科林研發(Lam Research),採取更嚴格的「去中化」供應鏈策略,避免依賴中國供應商。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公司已通知合作夥伴,若不使用非中國來源的零組件,可能失去合作資格。部分供應商甚至被要求無中國投資者或股東,以降低中國在先進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去中化增加供應鏈成本,推高美國製造壓力
儘管此舉旨在限制中國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業界高層指出,在不提高成本的情況下找到合適的替代零件極具挑戰。由於許多零組件主要由中國供應商生產,若改採其他來源供應,將顯著增加採購成本,甚至會進一步影響全球競爭力。Veeco等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現已發出正式書面指示,要求供應商即刻停止新增中國供應商,並在2025年底前逐步結束現有合作。
台灣等非中國供應鏈迎來轉單機會
隨著美企加速去中化,台灣等地半導體供應商或成受益者。業內人士認為,台灣的京鼎耘、帆宣和翔名等公司,有望因美國政策而受惠,獲得應用材料和科林研發等美企轉單,支援非中國生產鏈的需求。
中國供應商加速海外佈局應對美國制裁
面對美國的管控壓力,中國半導體供應商也積極尋找對策。以富創精密設備為例,該公司在新加坡設立生產基地,意圖為美國客戶提供服務,但因背後有中資背景,目前仍無法取得應用材料等美國企業的授權。此種局限顯示,中國供應商欲擴大海外市場將面臨更高的合規挑戰。
美中對抗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企業競爭力考驗加劇
美國加強技術管制意在遏制中國半導體技術發展,使其難以觸及先進科技。然此舉不僅增加美企成本壓力,也可能激怒北京當局,進一步激化兩國矛盾。由於美國半導體企業長期依賴中國市場與供應鏈,快速轉向非中國來源會帶來成本和效率挑戰。儘管去中化推動了台灣等地供應商的轉單機會,但市場分析指出,美國企業的長期競爭力恐受成本結構變動的影響。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Palantir股價狂飆23%,美股回神!(2024.11.06)
【美股研究報告】瘋狂至極,Palantir今年以來已暴漲近150%,24Q3財報驚奇再現!
【美股研究報告】微軟Azure產能擴張緩慢,OpenAI 虧損隱憂浮現,股價恐難大漲?
【美股新聞】AI驅動記憶體與GPU需求持續旺盛,半導體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美股新聞】美製造業訂單持續下滑,需求疲軟是否預示經濟隱憂?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