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23Q1各電動車廠表現回顧
四月初各大車廠的23Q1交車數據已陸續出爐,就讓我們來回顧各電動車品牌的交車表現吧。
特斯拉
本季特斯拉(TSLA)在全球交付42.3萬輛電動車(年增36.4%/季增4.3%),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儘管符合上篇報告中42.0~42.5萬輛的預估區間,但豪華車型Model S/X交車量大幅季減38%,導致市場上出現擔憂特斯拉在高端市場需求的雜音,對此特斯拉也聲明公司正持續優化各地區的產品銷售組成,部分Model S/X車型正在運往歐洲及亞太(預期是中國)地區的路上。
CMoney研究團隊認為平滑各地區產品組成確實會造成一定影響,但從特斯拉數次調降北美官網Model S/X售價來看,需求端必然有出現放緩的跡象。考量價格較高車型佔比較預期低,小幅調降特斯拉23Q1營收及稅後淨利預估1%、4%。
Rivian
本季Rivian(RIVN)產出0.9萬輛、交付0.8萬輛,略高於市場及CMoney預期。隨伊利諾州Normal廠的第二產線產能逐漸爬升,Rivian也重申維持全年產量五萬的目標不變。
CMoney研究團隊維持對Rivian的2023年5萬產量預估,且基於高於預期的交車量上調23Q1營收預估1.6%,並下修虧損預估(目前Rivian在造車業務仍無法達到損益兩平,因此交車量增加需認列的虧損也隨之增加)。
通用及福特
通用汽車(GM)本季在美國交付超過2.0萬輛電動車(以2.0萬輛換算,季增率約25%),創下歷史新高,也超越福特汽車(F)成為全美第二大電動車廠(仍遠遠落後預估交車超過15萬輛的特斯拉)。管理層預計2023上半年北美電動車產量達5.0萬輛,並在下半年加倍。
福特汽車本季則僅交付電動車1.1萬輛(年增41%),主因為三大主力車型中的Mustang Mach-E在季中因墨西哥廠產線升級而中斷數周。
CMoney研究團隊認為乍看之下通用表現完勝福特,但幾乎全部銷量皆出自訂價低於3.0萬美元的雪佛蘭 Bolt EV/EUV,就算是福特電動車款中最低價的Mustang Mach-E Select RWD訂價也高出其1.5倍以上(4.6萬美元)。而通用預期全年雪佛蘭 Bolt EV/EUV產量將達7.0萬輛,也代表其餘較高單價車款產能將達8.0萬輛,若後續能順利開出將鞏固其當前全美第二大電動車廠的地位。至於福特本季交車數據則較無參考價值,CMoney研究團隊對其集中生產主力產品的策略仍具高度信心,就需求面而言應無虞,惟須關注其後續幾季產能能否如預期大幅提升。總而言之,電動車業務對這兩家傳統大廠營收貢獻仍低,且本季數據結果也大致符合市場預期,因此維持先前23Q1預估數字:通用營收385.5億美元(年增7.2%/季減10.6%) ,調整後EPS 1.50美元 ;福特營收375.0億美元(年增8.8%/季減14.8%),Non-GAAP EPS 0.41美元。
新車補助規定轉嚴,電動車產業面臨利空
美國政府也在三月底把抗通膨法案的電動車稅收抵免規定改嚴,電池原料中的關鍵礦物總價值需有40%在美國或符合資格的國家中加工或開採,才可獲得原先7,500美元補助中的3,750美元,剩餘的3,750美元則維持原規定。目前市面上大半車款皆不符合規定,在由特斯拉發起價格戰的當下,各車廠也難免要自行吸收減少的補助金額,連帶導致虧損幅度持續擴大。
目前已確認Model 3 RWD車款並不符合新制稅收抵免規定,然CMoney研究團隊認為特斯拉在短期內就能夠做出調整(例如:改採內華達州產電池),相比之下其餘車廠受到產能限制,恐無法快速因應新規,因此仍相對看好特斯拉的近期發展。
綜合以上,CMoney研究團隊
- 維持特斯拉8.5倍PSR推估,目標價維持210美元,投資建議逢低買進。
- 考量Rivian旗下車款R1T及R1S目前皆不符合新制規定,將PSR推估由6.5下調至6倍,目標價22.5美元,投資建議區間操作。
- 考量電動車補助新制衝擊,加上新款電動型產能能否順利開出仍為未知數,將通用汽車PER推估由6.5下調至6.3倍(電動車佔比不高),目標價下調至41美元,投資建議下調至區間操作。
- 考量電動車補助新制衝擊,下調福特汽車EBIT PER 5.5倍推估至5.2倍(電動車佔比不高),目標價下調至12.6美元,投資建議維持區間操作。
延伸閱讀:
【美股研究報告】特斯拉投資者日少一味,其實新車型早已呼之欲出,樂觀看待後續營運!
【美股研究報告】Rivian 產能爬坡不如預期,大股東福特減持決策背後還暗藏甚麼玄機?
【美股研究報告】通用汽車大舉投資北美最大鋰礦區開發!未來電動車業務如何看待?
【美股研究報告】福特汽車22Q4財報再度爆雷! 供應鏈問題延續,電動車業務能夠力挽狂瀾嗎?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