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概念股在科技大佬悲觀言論影響下重挫,Rigetti與D-Wave股價單日跌超30%。投資者需理性看待短期風險,關注技術進展與商業化潛力。
新聞短評
美股每日新聞大小事,抓牢消息面讓你在股海中不會茫然無知!
Arm計劃提高技術權利金並考慮生產自家晶片,對客戶關係和市場競爭力構成挑戰。關注其計劃是否會推高客戶如蘋果及高通的成本,進一步影響相關公司股價及市場格局。
摩根大通、高盛、美國銀行將於本週公布財報,市場預期營收與獲利顯著成長,金融股有望受益於川普政策。但因短期利率與經濟政策波動,股價評價偏高,投資需謹慎。
隨著FED降息預期減弱,第四季財報季成為市場焦點,S&P 500企業獲利預計同比增長12%,但估值壓力和經濟挑戰仍存。科技與金融板塊表現關鍵。
美國12月CPI可能達到2.9%,通膨壓力回升,對市場和消費者來說,高通膨仍是一個潛在風險。這將對FED的利率政策形成挑戰,導致利率維持高位更久。
美國政府公布最新AI晶片出口限制,強化技術掌控並防止技術外流。規定將先行影響中國、俄羅斯等Tier 2國家,並對120國家設限。盟友如台灣免受影響。
輝達(NVDA)最新AI伺服器Blackwell因過熱和晶片連接問題,傳出遭主要客戶如微軟、亞馬遜等縮減訂單,股價週一下跌2%。不過,Google內部人士強調其資料中心訂單未出現延遲。
輝達將次世代AI晶片「Rubin」提前至2025年第三季發布,推動三星與SK海力士加快HBM4的開發與量產時程。三星已將HBM4計劃提前六個月,SK海力士採用3奈米技術並與台積電合作生產。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成功量產4奈米晶片,供應蘋果和AMD等客戶,並計劃於2028年量產2奈米技術。美國政府提供66億美元補助及50億美元低息貸款,推動先進晶片在美國本土製造。
本週市場的主要觀察點在於通膨數據是否進一步「降溫」,同時,消費者支出與企業財報能否支持股市的高估值也是關鍵。特別是大型金融與科技巨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