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本篇文章你會看到
高盛主營投資銀行業務,併購業務 23H1 市占率近 2 成
高盛集團 (GS) 成立於 1869 年,總部位於紐約,為世界著名的投資銀行、證券和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家具有領導地位的全球金融機構,為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及個人等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為併購業務龍頭,但 23H1 遭到摩根大通 (JPM) 超車,高盛併購業務全球排名位居第二, 市占率約 19%,僅次於摩根大通的 22.5%。不過有鑑於整體交易量急速下滑,排名的指標意義不如好光景,若併購業務回溫,高盛仍有望像 2018 年,於年底前重新搶回第一名寶座。
2022 年第 3 季高盛宣布進行業務整併,重組後三大部門為(1)投行與全球市場、(2)資產與財富管理、(3)平台解決方案 ( 金融科技部門 ),各部門主要業務內容如下:
- 投資銀行與全球市場 — 投資銀行主要負責為企業提供併購顧問服務、股債的承銷業務,以及企業融資事務;全球市場主要負責固定收益、外匯、大宗商品及股市的經紀、造市與融資等業務。
- 資產與財富管理 — 資產管理為透過股權、債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等資產配置,管理大眾資金,並收取管理費及績效費,例如基金;財富管理包括類似家族辦公室,幫助資產龐大的客戶進行個別資產配置,同樣會收取管理及績效費。
- 平台解決方案 — 提供交易銀行、信用卡和金融科技平台。包括不同銀行、企業、供應商之間的匯款業務。
高盛 23Q3 併購業務回暖,惟獲利仍年減逾 3 成
高盛 2023 年第 3 季營收 118 億美元,季增 8.5% / 年減 1.3%。其中,高盛利息收入因支付利息資產的成本上升,季減 8.1% / 年減 24% 至 15.5 億美元,但這部分營收僅占 13%,影響有限。另外,年化壞帳率部分與第 2 季同為 1.0%,顯示企業及消費者狀況並無惡化,驗證經濟仍具有一定韌性。
高盛最主要的營收還是來自非利息收入,季增 11.5% / 年增 3.4% 達 103 億美元,占整體的 87%,抵銷利息收入下滑影響,帶動高盛整體營收高於預期的 111 億美元。
由於高盛大部分營收都來自非利息收入,因此從三大部門營收分析較為清晰:
- 投資銀行與全球市場:營收 80 億美元,季增 11% / 年增 6%,占總營收 68%。投資銀行部分,併購業務回暖,雖較去年高基期衰退,但已較上一季成長近 3 成。債券及股權承銷則是優於去年同期逾 25%;全球市場部分,FICC ( 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及外匯 ) 在利率商品及抵押貸款帶動下,造市及融資業務皆較上季有所成長,股票則與上季持平。
- 資產與財富管理:營收 32 億美元,季增 6% / 年減 20%,占總營收 27%。受惠於資產管理規模 ( Assets Under Supervision,簡稱 AUS ) 持續創新高,管理費收入季增 2% / 年增 7% 至 24 億美元。不過整體營收受累於房地產及股票投資失利,從去年同期獲利 7.3 億美元大減至虧損 2.1 億美元,以及 Marcus ( 零售銀行部門 Marcus 也併入財富管理部門,提供儲蓄賬戶、個人貸款和信用卡 ) 貸款組合降價出售的衝擊。
- 平台解決方案:營收 5.8 億美元,季減 12% / 年增 53%,占總營收 5%。此部門基期低,受惠信用卡總額成長的紅利期,抵銷 GreenSky ( 貸款機構 ) 貸款組合降價出售的影響。部門目前仍屬於虧損狀態,稅後淨損 4.5 億美元,但相較上季虧損 6.7 億美元收斂。
信用損失準備金 700 萬美元,上一季約為 6.2 億美元,下滑主因認列在 GreenSky 降價出售貸款組合的損失。
獲利部分,第 3 季 EPS 為 5.47 美元,季增 78% / 年減 34%,低於預期的 5.54 美元,年減原因有二:其一為高盛對 GreenSky 進行 5.06 億美元的商譽減損,以不到一半估值出售;其二為房地產投資,計入約 3.6 億美元減值支出。
高盛投行業務有機會持續復甦,惟投資吸引力稍嫌不足
展望未來,利率終有迎來見頂的一天,債券相關業務可望在未來一年內吸引大量投資人;股市則在第 3 季的沉潛後重新迎來新一波趨勢,推動高盛造市及融資業務增長。資產與財富管理方面,預期資產管理規模創新高趨勢不變,進而推動未來管理費收入的穩定增長,惟目前投資難度提升,可能壓抑公司績效表現。
併購業務部分,根據 Dealogic 報告顯示,2023 年前 3 季全球併購案有 26,608 件,併購價值為 2.1 兆美元 ( 較 2022 年同期衰退 29% ),前 3 季分別為 6,010 億美元、7,390 億美元、7,190 億美元,谷底大概率已落在第 1 季。展望未來,預期中型併購案將扮演主要支撐,惟大型併購案數量則因高利率環境,復甦時間恐怕會拉長,成長力道不高。
整體而言,高盛仍面臨消金業務的衝擊,努力把焦點重新轉回至投行業務上,雖投行業務已逐漸步入正軌,資本市場也慢慢回暖,但高利率仍有一定的壓抑作用,公司投資獲利的難度較過去幾年更高,種種原因使高盛目前的投資吸引力稍嫌不足。
高盛跌破上升趨勢線,建議先行觀望
觀察高盛日線圖,7 月時股價一度嘗試突破頸線 340 美元,但回測頸線時失敗,340 美元依舊為股價的壓力,且 9 月再度嘗試突破卻沒有成功,顯示 340 美元成為高盛的重大壓力所在。
不僅如此,高盛還跌破從 2022 年中以來形成的上升趨勢線,不利於後續多頭走勢的發展,故建議投資人先行觀望較佳。
延伸閱讀:
【美股研究報告】高盛2023年第2季獲利見谷底,股價突破頸線,是否象徵投行業務曙光乍現?
【美股研究報告】摩根大通23Q3財報繳出亮眼成績單,傳達正面的經濟訊號!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