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進投資者 Blackwells Capital致函Peloton董事會,建議該公司解僱首席執行官 John Foley 並尋求出售後,市場消息指出亞馬遜與Nike正在權衡對Peloton的收購,Wedbush 分析師Dan Ives在周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 :“如果蘋果沒有積極參與這一潛在的交易,我們會感到震驚”
半導體
高通(Qualcomm)執行長Cristiano Amon在CNBC Mad Money節目上指出,元宇宙(Metaverse)不僅是社交媒體的下一個前沿,還將成為許多產業發展機會,原因在於雲端運算的運用正跨越企業領域,任何事物都連接到雲端,人們能擁有一切的數位孿生(digital twin)。
高通Snapdragon 8 Gen 1擺脫前一代Snapdragon 888為人詬病的能耗與發熱問題,並且新一代8 Gen 1也預計將於2022下半年量產,預期高通在手機市場份額上被聯發科搶佔的勢頭將趨緩;雖然高通於手機晶片市場上的地位已逐漸從過去的一家獨大轉變成與聯發科分庭抗禮,但從FY22Q1優異的業務營收來看未見衰退,後續發展仍看三星四、三奈米代工品質能否向台積電靠攏。
Cristiano Amon也於2021年度公開信曾表示,透過在無線通訊、高效能、低功耗運算以及裝置上AI獨具優勢的技術能力,高通正在實現從行動領域延伸至車用與物聯網領域的全面業務成長,看好未來十年潛在市場規模將擴大至目前7倍以上,並點出四個具爆發性成長機會的領域,包括運算、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汽車以及工業,高通於公布FY22Q1財報時也特別強調了與BMW的合作,表示BMW將於自動駕駛系統上搭載高通的Snapdragon Ride Vision SoC與ADAS。
Google於FY21Q4財報公布之際宣布將於2022年七月進行1股拆為20股,使當前近3000美元的股價降至150美元,股票流通性大幅增加將成為短期股價催化劑,也使公司更有望加入以價格加權而非市值加權的道瓊工業指數。
Google 2022年將持續受惠於後疫情時代的復工解封,旅遊、娛樂、餐飲等行業自疫情復甦將推升商家的廣告支出與消費者的搜索需求,有利於核心業務發展,雲端業務方面雖然面臨AWS與Azure的激烈競爭,但從FY21Q4財報可得知此業務獲利虧損正逐步收斂;惟近期歐美監管機構越發嚴厲的反壟斷措施將對Google核心業務造成影響,禁止網路平台有自我偏好的《美國創新與網路選擇法案》使Google不能於搜尋引擎將自家產品排在競爭對手產品之前,並對潛在的業務擴張與併購造成干擾,管理層表示正積極與政府進行溝通,投資人需留意相關風險。
綜觀2021年,在主要競爭對手Intel持續將營運重心放在IDM 2.0的轉型目標上時,AMD憑藉產品優異的性價比拿下了可觀的CPU與資料中心市場份額,PC市場需求於後疫情時代轉往高端機種,也為長年深耕此領域的AMD營運再添柴薪。
雖然Intel於先前公布財報時指出2022年第一季營收將受到週期性淡季、PC市場庫存調整與供應鏈短缺等因素影響,但AMD管理層於談及相關問題時卻表示,AMD當前供應狀況良好,預期晶片短缺對營收影響甚微,並且於客戶及零售商中也並未發現庫存積壓的狀況,財測預期FY22Q1營收與獲利將續創歷史創高,與Intel低迷的財測可謂天壤之別。
在半導體行業蓬勃發展的2021年,Intel的營收增長卻幾乎停滯,顯見在與AMD與Nvidia的競爭中市場份額正不斷流失,今年三星也擠下Intel成為全球半導體公司年度銷售額之首,若觀察前五名的公司,三星、高通、美光與SK Hynix營收年增均達雙位數,而排名第二的intel存續業務營收增長僅達0.5%。
雖然我們認為當前的管理層正帶領Intel營運重回正軌,也樂觀看待Alder Lake系列處理器、 Alchemist 顯卡等市場反響良好的產品將強化其市場競爭力,但IDM 2.0龐大的資本支出將持續使利潤率承壓,也拉低了2022年獲利展望,因此雖然Intel當前估值相對便宜,我們對股價表現依然持保守觀點。
博通(Broadcom)傳涉嫌強迫三星電子等製造業者簽訂不平等合約,南韓公正交易委員會相關人士表示已提交對博通制裁的審查報告意見,報告內容為博通身為智慧裝置零組件企業,涉嫌施壓南韓製造商,簽訂不平等長期合約,未來可能對博通進行裁罰。
IC Insights指出,因為記憶體市場復興以及Intel相對平淡的業績表現,讓三星再次取代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業者,而且這個領先態勢是從2021年第二季就持續,三星2021年銷售額預計達到近831億美元,預測其2021年度銷售額較2022年成長34%,比排名第二的Intel營收多75億美元。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當前的inte除了利潤率下降之外,這家晶片製造商還面臨PC供應過剩的威脅,表示此趨勢將衝擊其業務部門。
2021下半年,類比IC兩大龍頭德州儀器(TI)與亞德諾(ADI) 分別於7月及11月向客戶發出了漲價通知,理由為反映原物料成本在當前及可預見的未來中持續走揚,兩家公司也於年末總結時對漲價問題進一步說明,認爲這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調整,點明了漲價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聯,也展現了類比IC大廠優秀的成本轉嫁能力。
我們認為德州儀器的營運模式於通膨走揚、美聯儲態度轉鷹的2022年更顯優勢,壟斷性的產業地位與超過80%的自給率使其擁有優秀的定價能力,也較不受依然動盪的供應環境影響,雖然近日公布財報、財測俱佳,股價依然伴隨大盤轉弱,本就相對偏低的估值已進入歷史區間下緣,長線投資人可考慮適度加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