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GDP 是什麼?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一國在某段期間所生產的最終勞動或商品的總價值,作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經濟指標。未剔除通膨影響前是「名目 GDP 」,剔除通膨影響後為「實質 GDP 」,較能反映真實經濟成長。美國公布的 GDP 通常是使用季增年率計算,季增年率是將最新一季的季增率推估至四個季度,以觀察全年的變化。
GDP 組成是什麼?
GDP 主要由消費、投資 ( 住宅投資、非住宅投資 )、政府支出與淨出口 ( 出口、進口 ) 組成,2023 年第 1 季各項比例如下:
- 消費(68.4%)
- 住宅投資(3.9%)
- 非住宅投資(13.3%)
- 政府支出(17.6%)
- 出口(11.4%)
- 進口(14.6%)
美國第 1 季 GDP 季增年率 1.1%,消費支出表現吸睛穩住陣腳
美國 2023 年第 1 季 GDP 數據如下:
- 季增年率 1.1%,上一期為 2.6%,市場預估則為 2%。
- 年增率 1.6%,上一期 0.9%。
美國第 1 季民間投資部分下滑最多,因企業努力去庫存,且對未來看法保守而減少投資,使「非住宅投資」成長受限;利率敏感的住宅投資年減幅度較上一期略為擴大,但未來高基期過後可望止穩。
另外,美國為內需大國,消費佔 GDP 比重近 7 成,因此消費表現對經濟具有主導地位。從第 1 季的數據來看,個人消費支出部分出現明顯回升,尤其「商品支出」春暖花開,成長幅度更甚「服務支出」。
從下圖美國實質 GDP 各項組成貢獻度來看 ( 依照各組成佔比計算對 GDP 的影響幅度,例如消費佔 7 成,成長 2% 對 GDP 的貢獻度就是 1.4% ),美國第 1 季消費強勁、淡季不淡下,彌補民間投資的大幅滑落。
美國民眾還有錢,上半年 GDP 年增率可望維持 1.5% 以上成長
美國第 1 季勞工收入大幅增長,個人可支配所得及儲蓄總額分別回升至 19.7 兆美元及 9,462 億美元,其中儲蓄總額相較上一期大增超過 1,800 億美元,顯示雖然消費數據強勁,但民眾的可支配所得及儲蓄金額來看仍算保守,因此上半年美國消費仍具有尚未完全釋放的潛在動能,有利於第 2 季經濟動能延續,預估美國上半年 GDP 年增率仍有機會達到 1.5% 以上。
投資人可關注下週五 5/5 美國失業率及非農就業數據是否高於市場預期,若數據良好有助於支撐消費力道的延續。
通膨高基期下預期未來年增幅度將只減不增,6 月以後再升機率不大
由於消費力道強勁,通膨下滑速度也相對緩慢。數據顯示,美國 2023 年第 1 季 PCE 物價年增率 4.9%,上一期為 5.7%;核心 PCE 物價年增率 4.7%,上一期為 4.8%。面對此重要的通膨數據,未來利率變化值得進一步分析。
根據聯準會前瞻指引,終點利率有很大機率會落在核心 PCE 物價年增率再加 1 個百分點以內,雖然第 1 季核心 PCE 年增率仍維持在 4.7% 高檔,但第 2 季開始數據準備迎來高基期,也就是高機率小於 4.7%。
回顧【總體經濟】FOMC會議結果出爐!鮑爾會後記者會發言引發美股尾盤收黑,後市如何看待?內文提到,聯準會預測 2023 年核心 PCE 年增率為 3.6%,往上加 1 個百分點之參考的基準利率為 4.6%,已經低於目前市場的利率水準。根據 FedWatch 圖表顯示,5 月升息機率達 85%,若 5 月升息 1 碼,往後再度升息的機率不大。
至於能否在今年降息,目前還是維持先前看法,在通膨率仍高的背景,加上消費支出強勁穩住經濟的情況下,2023 年降息的機率較小。
投資人可關注 4/28 (五) 美國 3 月 PCE 數據、個人支出及所得數據、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
縱使市場多空訊息交戰,對美股依舊審慎樂觀,預期標普可望挑戰 4,200 大關
目前市場仍陷在高通膨、高利率的擔憂中,企業也大都對經濟持有相對保守的看法,讓股市持續震盪。但從消費數據,以及美國民眾的可支配所得、儲蓄總額來看,對經濟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搭配企業努力去庫存,控制支出,若能撐過今年的景氣循環低谷,往後有機會迎來下一波成長,因此對於未來美股持有審慎樂觀的看法。
從標普 500 指數 K 線圖來看,呈現大型收斂三角的態勢。目前美國企業財報季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市場也在消化財務數據及公司未來展望,在普遍盈利低谷已過及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的預期下,標普 500 指數有機會向上進攻,挑戰 4200 壓力位置。
延伸閱讀:
【總體經濟】FOMC會議結果出爐!鮑爾會後記者會發言引發美股尾盤收黑,後市如何看待?
【總體經濟】聯準會 3 月 FOMC 會升息幾碼?4 大面向解析利率會議預測!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