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生成式AI的潛力巨大,但企業界的謹慎態度凸顯了在全面採用前需要克服的挑戰,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安全風險管理,以及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CMoney研究團隊認為目前生成式AI的發展還未成熟,因此不象其他的AI應用如影像辨識,其應用仍難以想像,投資者仍應關注最先AI發展。另一方面,這種觀望態度可能會減緩生成式AI在商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案例的增多,預計會有更多企業開始探索和實施這項創新技術。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提供了一個觀察哪些公司能夠有效利用生成式AI來提升效率和創新的機會,從而可能在其所在行業中取得競爭優勢。
新聞資訊
雖然生成式AI的增長迅速,許多企業對於全面採用這項技術仍持保留態度。
企業採用態度:生成式人工智慧,如ChatGPT等工具,雖然用戶增長迅猛,但許多企業在全面採用這項技術上仍然持謹慎態度,或甚至完全不採用。例如,煙草公司Reynolds American就採取了慢慢來的方法,有限度地測試生成式AI,用於提升大數據集分析的能力,但不在高風險的金融應用或面向客戶的角色中使用。
企業採用生成式 AI 的現狀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 ChatGPT 等工具雖然用戶增長迅速,但許多企業在廣泛採用這項技術時仍表現出謹慎,甚至完全不採用。例如,煙草公司 Reynolds American 正在有限度地測試生成式 AI,用於提高大數據集分析的效率,但並未在高風險的財務應用或面向客戶的角色中使用。
企業對生成式 AI 的興趣
雖然公司如微軟(MSFT)的 Copilot、谷歌(GOOG)的 Gemini 和 OpenAI 的 ChatGPT 等努力將生成式 AI 帶入商業世界,希望這項技術能帶來變革,但許多駐足不前。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在 3 月發布的數據,僅約 5.4% 的企業使用任何類型的 AI 來生產商品或服務。信息行業和大型企業比其他行業更多地使用 AI。
生成式 AI 的潛在挑戰
Gartner(IT) 的一份報告顯示,最有可能表示有意採用生成式 AI 的行業包括生命科學、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通信服務提供商,其中 42% 至 49% 的公司表示有這種意向。然而,許多公司最終並未採用 AI,這一現象被 Gartner 稱為“雄心與成就之間的差距”。
對生成式 AI 的疑慮
法律事務所Luminos Law和在線心理健康服務Koko等機構都曾考慮使用生成式AI,但因各種原因而停止。例如,Koko在早期採用ChatGPT作為撰寫給用戶的同情訊息的工具時引起了爭議。雖然這些訊息是由人工審核後發送的,但當用戶得知這些訊息背後是由一個模擬的知心朋友撰寫時,他們感到不悅。Mind Meld PR這家公關公司試圖使用生成式AI來發送給記者的宣傳稿,但由於整個過程(包括優化輸出)所需的時間與員工完成全部任務的時間相當,試驗並未如預期般成功。
安全性和準確性問題
生成式 AI 的一些問題,如所謂的“幻覺”現象(AI 提供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已在 ChatGPT 時代得到了廣泛記錄。此外,大型企業比小型企業更有可能已經採用生成式 AI,但他們也看到了其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根據 Cisco Systems 對隱私和安全專業人員的一項調查,92% 的受訪者認為生成式 AI 與其他技術有本質上的不同,需要新的技術來管理數據和風險。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非農強,降息預期延後,依舊不擋美股漲勢(2024.04.08)
【美股研究報告】Meta 23Q4 廣告營收加速升溫,盤後股價飛漲15%可望續創新高!
【美股新聞】臉書Meta計畫 7 月發表新版 AI 語言模型 Llama 3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