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erv(FISV-US)21Q4營運大致如預期,惟Apple Tap to Pay的攪局,使收單業務長期風險陡增,短期而言,Fiserv仍可以完善的加值服務、長期的客戶關係來抵禦,但隨著蘋果發揮生態系效力,並運用其龐大用戶與數據作為開發加值服務、提供更便捷收單流程的利器,則預期Fiserv的成長主力收單業務將受到打擊。我們認為蘋果的加入使Fiserv的長期營運成長增添不確定性……
個股報告
最專業的個股近況報告,跟著美股放大鏡一起檢視公司內幕!
進入21H2,亞馬遜電商業務受制於高基期、經濟活動正常化而陷入停滯,21Q4甚至出現微幅衰退。然而亞馬遜的AWS雲端業務發展順利,以口碑、豐富服務項目與各式自研專用晶片以提升服務性價比,持續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加入,龍頭地位穩固;訂閱收入也因不斷擴充服務內容而更具吸引力,更是於21Q4財報會議中宣布提價Prime會員費用17%,市場普遍認為合理,且認為亞馬遜還有更多提價空間,故未來訂閱收入成長依然可期;數位廣告業務則受惠於亞馬遜龐大的流量,可望持續吸引更多廣告主投放;第三方業務也將因物流的完善及整體電商網站的而持續成長。
我們看好亞馬遜在雲端市場持續鞏固市占,並在廣告業務繼續擴張,會員服務的高價值也隱含龐大議價能力,且公司仍持續透過併購與策略投資擴大服務內容,有利於訂閱收入持續提升。亞馬遜獲利引擎力量強大,且創新能力十足,我們認為長期而言,亞馬遜股價仍有龐大上漲空間。然逢美國聯準會升息縮表之際,短期內將不利股價表現。
PayPal公布第四季財報,營收69.2億美元符合預期,EPS因有業外支出僅0.68美元,低於預期的1.11美元,本季度持續受到供應鏈限制影響電商銷售,總活躍用戶及交易數為疫情期間以來連續第二季成長放緩,總交易額也為近六季以來低點,此外,PayPal 還給出疲弱的展望,使股價重挫逾20%,其他FinTech族群如Block(SQ)及Affirm(AFRM)也無能倖免。
另外,本季PayPal用戶成長未達標,並預計2022年僅增加1,500-2,000萬新用戶,遠低於市場預期的5,300萬,不過公司表示是將把重點轉向高價值用戶,而非過往發放獎勵金搶客的策略。
高通Snapdragon 8 Gen 1擺脫前一代Snapdragon 888為人詬病的能耗與發熱問題,並且新一代8 Gen 1也預計將於2022下半年量產,預期高通在手機市場份額上被聯發科搶佔的勢頭將趨緩;雖然高通於手機晶片市場上的地位已逐漸從過去的一家獨大轉變成與聯發科分庭抗禮,但從FY22Q1優異的業務營收來看未見衰退,後續發展仍看三星四、三奈米代工品質能否向台積電靠攏。
Cristiano Amon也於2021年度公開信曾表示,透過在無線通訊、高效能、低功耗運算以及裝置上AI獨具優勢的技術能力,高通正在實現從行動領域延伸至車用與物聯網領域的全面業務成長,看好未來十年潛在市場規模將擴大至目前7倍以上,並點出四個具爆發性成長機會的領域,包括運算、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汽車以及工業,高通於公布FY22Q1財報時也特別強調了與BMW的合作,表示BMW將於自動駕駛系統上搭載高通的Snapdragon Ride Vision SoC與ADAS。
Google於FY21Q4財報公布之際宣布將於2022年七月進行1股拆為20股,使當前近3000美元的股價降至150美元,股票流通性大幅增加將成為短期股價催化劑,也使公司更有望加入以價格加權而非市值加權的道瓊工業指數。
Google 2022年將持續受惠於後疫情時代的復工解封,旅遊、娛樂、餐飲等行業自疫情復甦將推升商家的廣告支出與消費者的搜索需求,有利於核心業務發展,雲端業務方面雖然面臨AWS與Azure的激烈競爭,但從FY21Q4財報可得知此業務獲利虧損正逐步收斂;惟近期歐美監管機構越發嚴厲的反壟斷措施將對Google核心業務造成影響,禁止網路平台有自我偏好的《美國創新與網路選擇法案》使Google不能於搜尋引擎將自家產品排在競爭對手產品之前,並對潛在的業務擴張與併購造成干擾,管理層表示正積極與政府進行溝通,投資人需留意相關風險。
綜觀2021年,在主要競爭對手Intel持續將營運重心放在IDM 2.0的轉型目標上時,AMD憑藉產品優異的性價比拿下了可觀的CPU與資料中心市場份額,PC市場需求於後疫情時代轉往高端機種,也為長年深耕此領域的AMD營運再添柴薪。
雖然Intel於先前公布財報時指出2022年第一季營收將受到週期性淡季、PC市場庫存調整與供應鏈短缺等因素影響,但AMD管理層於談及相關問題時卻表示,AMD當前供應狀況良好,預期晶片短缺對營收影響甚微,並且於客戶及零售商中也並未發現庫存積壓的狀況,財測預期FY22Q1營收與獲利將續創歷史創高,與Intel低迷的財測可謂天壤之別。
即使在面臨供應鏈瓶頸、Omicron造成物流成本高漲等嚴峻的情況下,Apple依然繳出了亮眼的最新季度財報,5G升級週期與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推升著iPhone 13銷售量,搭載 Apple Silicon系統的Mac也憑藉過人的效能表現受到非果粉的青睞,據調查本季每10位Mac消費者中便有6名為首次購買Mac,顯見Apple近年自研晶片計畫的成功。
近期諸多科技公司營運皆受到供應鏈缺料影響,但Apple FY22Q1亮眼的財報表現已展現其優於同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於2021年末宣布漲價時,也唯獨給予Apple較小的漲價幅度,顯見這間科技巨頭擁有其他公司難以企及的議價能力,我們認為在供應緊缺與通膨上揚的2022年,Apple作為應對相關議題的佼佼者將更具優勢,
在半導體行業蓬勃發展的2021年,Intel的營收增長卻幾乎停滯,顯見在與AMD與Nvidia的競爭中市場份額正不斷流失,今年三星也擠下Intel成為全球半導體公司年度銷售額之首,若觀察前五名的公司,三星、高通、美光與SK Hynix營收年增均達雙位數,而排名第二的intel存續業務營收增長僅達0.5%。
雖然我們認為當前的管理層正帶領Intel營運重回正軌,也樂觀看待Alder Lake系列處理器、 Alchemist 顯卡等市場反響良好的產品將強化其市場競爭力,但IDM 2.0龐大的資本支出將持續使利潤率承壓,也拉低了2022年獲利展望,因此雖然Intel當前估值相對便宜,我們對股價表現依然持保守觀點。
近期市場憂心聯準會將加速升息和縮表,使高速成長的科技股出現大幅修正,特斯拉也自2021年11月4日高點的1243.5美元回落超過3成,這次下跌最主要的原因為Cybertruck、 Robotaxi以及25,000美金更親民的電動車款在2022年都無法看到,但此部分先前市場已經Price-in,造成特斯拉股價本波大幅度的修正。不過,考量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仍具領先地位,且為了避免供應鏈瓶頸造成銷量的減少,也表示將集中生產力在既有的平價車款Model 3 /Y和高階車款Model S /X,預期整體銷量能持續提升,加上4680電池的導入,有助提升獲利能力,預估2022年EPS為10.34美元,YoY +111%,在供需無太大的變化下,基本面仍穩健,此波的修正反而創造更好的買點,因此維持買進評等。
2021下半年,類比IC兩大龍頭德州儀器(TI)與亞德諾(ADI) 分別於7月及11月向客戶發出了漲價通知,理由為反映原物料成本在當前及可預見的未來中持續走揚,兩家公司也於年末總結時對漲價問題進一步說明,認爲這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調整,點明了漲價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聯,也展現了類比IC大廠優秀的成本轉嫁能力。
我們認為德州儀器的營運模式於通膨走揚、美聯儲態度轉鷹的2022年更顯優勢,壟斷性的產業地位與超過80%的自給率使其擁有優秀的定價能力,也較不受依然動盪的供應環境影響,雖然近日公布財報、財測俱佳,股價依然伴隨大盤轉弱,本就相對偏低的估值已進入歷史區間下緣,長線投資人可考慮適度加倉。